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武当传说 >

“刻”艺人生:访国家级蔚县剪纸传承人周广
栏目分类:武当传说   发布日期:2017-04-28   浏览次数:

本文选自《高手在民间》(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版),作者张京羽 2014年的寒假,我完成

本文选自《高手在民间》(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版),作者张京羽

2014年的寒假,我完成了对蔚县剪纸传承人周广先生的访谈。但在我返回北京整理采访录音的过程中,忽然强烈地感觉到,必须要和周先生再聊一聊,一些经过思考后的问题还需要得到他的答案。但让我没想到的是,两次采访竟然相隔了5个月,中间的日子我又开始了住校生活,需要上课,考托福、考SAT,忙碌到一度忘记了这篇稿件的撰写。但摆在书桌上的那个红色剪纸作品一直在提醒我,直到暑假的到来。在经过几次电话预约采访时间后,终于有一天晚上9点,我拨通了周广先生的电话,当他浓重的河北口音从电话那头传过来的时候,我似乎又回到了蔚县,回到了缤纷奇妙的剪纸世界。

“刻”艺人生:访国家级蔚县剪纸传承人周广

周广先生(资料图 图源网络)

之所以选择河北蔚县作为我探访的第一站,是因为它与北京的距离比较近,蔚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东距北京只有244公里。更重要的一点是,作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的蔚县,早已是最具特色的剪纸艺术传承地之一。蔚县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尧时期,如今依然完好地保存著古韵遗风。当我穿行在历史存留下来的古老街道和建筑之间时,空气中弥漫著久远的历史味道,令人迷恋。

已有150多年历史的蔚县剪纸,其作者多是当地农民,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神奇的双手创作出充满生命力的剪纸世界。周广先生就是其中最具实力的优秀剪纸艺术家之一。当我在蔚县剪纸艺术博物馆见到他时,他淳朴和蔼的笑脸让我感到亲切极了,我还好奇地观察了他的双手,说实话,并没有看出有什么特别之处。

听周广先生介绍他的剪纸生活,犹如在听一个悠长而又古老的故事。他出生于蔚县南张庄,周家是当地有名的剪纸世家,他的父亲周永明被誉为蔚县剪纸大师。周永明老先生一生研究蔚县剪纸技术,1957年7月22日,在参加中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时,他送给梅兰芳大师一套画的脸谱。梅兰芳很惊讶地说:“在我一生中还没有见过谁画过脸谱,你是中国画脸谱第一人。”在周广先生心中,父亲是剪纸艺术上的天才,并且非常的勤奋。周广先生从9岁起就跟随母亲学色工,12岁跟著父亲学刀工,15岁跟父亲学画样,并能独立制作传统蔚县剪纸。父亲常对他说:“要学成一个全面的蔚县剪纸艺人,必须画、刻、染三样全能。不学画样,就不懂造型艺术,刻工也好不到哪里去。”于是,周广先生有了刀工和色工后,从15岁起,开始跟著父亲学画样,也就是图案设计。每天画两幅,白天没时间时,晚上睡觉前就趴在枕头上画。为了让画样更鲜活,父亲常带他到村子的大庙里看壁画。那壁画上层画的是神,中层画的是人,下层画的是鬼,都是水墨著色的传统画,形象逼真,很有艺术感染力。父亲教他怎样从民间画作中汲取营养,借鉴到剪纸创作中去。父亲还教他如何从生活中学习,有时还会捉来蝴蝶制成标本,让他先观察真的蝴蝶,然后再把它变成艺术品——剪纸。父亲告诉他,剪纸作品要在似像非像之间,要有艺术变形,跟真的东西一模一样了就不叫剪纸艺术了。

“刻”艺人生:访国家级蔚县剪纸传承人周广

为北大校庆创作的剪纸艺术品(资料图 图源网络)

通过周广先生讲解,我才知道,蔚县精美无比的剪纸并不是剪出来的,而是“刻”出来的,在剪纸艺术中自成一派,堪称一绝。蔚县剪纸艺术宗师王老赏有句名言:“要看一个艺人的活儿做得好不好,一看他的刻刀就知道个大概了。”有句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说,要刻得好,首先得有好刀具。

蔚县剪纸刀工技艺的重头戏就在制作刀具上。为了教周广先生制作出好用的刀具,父亲周永明从怎样砸刀、怎样锉刀、怎样淬刀、怎样绑刀、怎样磨刀开始,一步步教来。每道工序、每个步骤都有很多朴实的道理,都有很多诀窍。比如砸刀坯时,不能一次猛砸到位,要分三次,清砸一次成轮廓,再砸一次成雏形,第三次到位成坯。这样操作是为了让钢料慢慢加热,逐渐成形,不致因热度骤然上升出现毛病。

到了具体动刀刻时,也有很多讲究。周广说父亲教他刀法时,会细致地讲解怎样把戏曲人物手中所持的枪刻得生动有力,教他如何插刀、如何收刀,刀法不同,效果两样。看似简易的地方,隐藏著奥妙。

“刻”艺人生:访国家级蔚县剪纸传承人周广

直至今日,周广先生工作时仍然一丝不苟(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学刀工的同时,父亲周永明也很注意教他色工。蔚县剪纸是三分刻七分染,说的是它的效果主要靠点彩染色来渲染。周永明老先生在继承传统色工技艺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新的点染艺术,洗染法就是他研发出来的。而技艺这东西有的一说就明白,有的则需要现场教授,点出要领,方能心领神会。所以有些技艺光靠书本是学不会的,必须拜师请教,凭著口传心授才能学到家。

周广先生说,父亲对他管教非常严格,做不好会受到惩罚,又因为是家里的长子,下面还有弟弟妹妹,为了给弟妹作个榜样,父亲对他格外严厉。有一天,正在学习拉戏曲人物长胡子的他趴在桌上刻得入神,没发现父亲正站在背后看著,忽然脖子上就挨了一巴掌,父亲严厉的声音紧跟著从脑后传过来:“教你几次还拉不好!”从此,每当他拉胡子时,一点也不敢马虎,总觉得脖子后面冷飕飕地有股凉风,感觉父亲就站在身后看著他。正是父亲严厉的教授,为周广先生从童年就开始的剪纸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当15岁的他在市集上摆摊卖窗花时,手艺已经对一些老艺人构成了威胁。他说,有个老艺人叫苟新民,苟师傅的摊子和他的摊子挨著,结果他的剪纸卖得很快,老艺人的货却卖不动。苟师傅便有些著急,来回摆弄花样招徕客人。很多老艺人看了周广先生的剪纸作品都忍不住夸奖:“看看人家刻得多好!”

“刻”艺人生:访国家级蔚县剪纸传承人周广

周广先生作品(资料图 图源网络)

小小年纪的周广先生在县城一带已经小有名气,16岁那年,他的作品终于让父亲满意了。他画的一幅《三鲜图》,与传统同类图案不一样,不仅篇幅大了,可供空儿大的风窗贴,内容也丰富了,父亲周永明看后比较满意。于是,在周广先生17岁那年,他就收了本县浮图村的两个徒弟。

1972年,让周广先生技术精进的一个契机来了。南张庄村剪纸厂开始筹建,吸收周永明、周广父子一起入厂。由于做的是出口产品,父亲周永明对周广先生的培养与要求更加严格,20岁的他从此进入艺术上的成熟阶段。他说,没进剪纸厂前,觉得自己已经学成了,很不错了,但进厂后发现,对剪纸技术、质量各方面的要求都比以前要高。父亲要求他从头学起,按照他制定的高标准来要求周广先生,像以前那样的自由刀法,想怎么刻就怎么刻是不行的。周广先生开始了重新学艺的过程。

在南张庄村剪纸厂,周广先生在父亲眼皮底下干活儿,活儿做得不好,立刻被打成废品,被扣钱,他既感到惭愧,又没找到什么捷径,只有塌下心练真功夫。于是,年轻的周广先生凭著一股勇气开始挑战极限,别人一天做一刀的活儿,他做两刀;别人一天工作8小时,他工作16个小时。结果,一个月挣了500元工资。他向我解释说,在当时那个年代,500元可不是个小数。而他的拼搏经历也让我想起了一句老话:功夫不负有心人。也正是刻苦的学习让周广先生的剪纸技艺突飞猛进。蔚县剪纸的刀工技艺尤其体现在拨样上,所谓拨样,是把画好的画样用刀刻下来,是对画稿的二次创作。那时候,父亲周永明的画稿常常由周广先生来拨样。有一次,父亲设计了一组花瓶,其中一幅瓶高11.5cm,上面设计的飞天仙女的脸宽仅有0.5cm,还没有一粒黄豆大,但却要求刻出五官和丰富贴切的表情。周广先生说,在当时的剪纸厂里,这样的刀工技艺只有他和另一位剪纸艺人能刻下来。

如今,周广先生已是画、刻、染三艺全能的剪纸艺术大家。我在采访北京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徐阳先生时,他就提到周广先生的剪纸艺术,并评价说,周广对每一幅作品都认真对待,不仅精刻,而且精染,尤其是过渡色,染得恰到好处,使剪纸的档次大大提高,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品位。

“刻”艺人生:访国家级蔚县剪纸传承人周广

周广先生工作室(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从花鸟虫鱼,到神话传说,蔚县剪纸的内容可谓丰富而独特。跟著周广先生走进蔚县剪纸艺术博物馆,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剪纸藏品。这里曾举办过四届剪纸节,第二届剪纸节的获奖作品也被收藏在馆里。在一楼展厅,我看到来自新疆地区的剪纸,唱歌、跳舞和葡萄、哈密瓜等当地特色的剪纸活灵活现,充满浓郁的新疆特色。虽然剪纸作品90%是用剪刀剪的,但在这里,我还看到了来自黑龙江、吉林的手撕剪纸。当然更多的是蔚县本地的多层粘贴、刻刀刻的剪纸。

周广先生耐心细致地向我讲解各地的剪纸特色,这个过程让我大长见识。通过他的讲解,我了解到中国的剪纸共同的特点是注重内容、线条,构图比较饱满,比较美。而从馆里收藏的其他10个国家的剪纸藏品中,可以对比发现,国外的剪纸作品大多是注重轮廓,忽略线条,像剪影,特色鲜明。

剪纸艺术博物馆的二楼是早期剪纸作品的收藏。据周广先生介绍,刚开始的蔚县剪纸作品,都是比较简单的单色作品,内容比较单一,体现的都是花鸟之类的内容。那时,逢年过节时,农村的住房都没有玻璃,村民就把白纸剪成窗花贴在窗子上,既能抵挡风寒,也能起到美观作用。后来有了颜料,开始有了彩色剪纸,剪纸开始变得更加生动美丽。

“刻”艺人生:访国家级蔚县剪纸传承人周广

周广先生作品(资料图 图源网络)

博物馆里的展品与当时的文化背景紧密相连。1957年,脸谱产生了,王老赏老师傅那时设计的有戏曲人物、神话人物等,但由于画幅的限制,不能很好地表现。有个日本商人非常喜欢人的面部表情,当时他向剪纸厂厂长周永明老师定做了100个人物脸谱。脸谱胡须很难刻,十分考验刀工,要产业化发展,就要一次刻七八十张、八九十张,要求从第1张到第80张一样,必须胡须根根相连,而且粗细均匀,如果一根断了,这80张剪纸就都废了,所以必须是有12年从业经验的师傅才能操作得了。颜色也是有讲究的,白脸、黄脸代表奸诈,红脸、黑脸代表刚正,而通过眼神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如今,脸谱剪纸成为蔚县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也是蔚县数量最多最受欢迎的品种,经常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贵宾。

在博物馆里,这些浓缩了民间智慧与各地风俗文化的剪纸作品令人印象深刻,它们生动精美的形态来自于丰富的想象力与灵巧的双手。而更令我激动的是,周广先生亲自为我演示了蔚县剪纸的制作过程,并且在他的鼓励与指导下,我也拿起刻刀,体验了一把作为民间艺人的艰辛与喜悦。

“刻”艺人生:访国家级蔚县剪纸传承人周广

周广先生的外国徒弟(资料图 图源网络)

除了高超的剪纸技艺,更让我感动的是,62岁的周广先生依然有著激情与梦想。他说,自从剪纸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国家对剪纸的扶持与保护力度加大了,他被评为国家级传承人,每年享受国家补助,干劲更足了,对剪纸的传承与保护的责任也更大了。20世纪纸技术因为当地保护,不准外传,不允许收外地徒弟。如今,蔚县剪纸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各地的学习者,周广先生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忙碌起来,每年的暑假都会有外地的学生住在他家里,向他学习剪纸艺术。他也会到外地去办培训班,和多所大学签订合同,共同建立培训基地。这一切都让他对剪纸的传承与未来充满信心。当然,他也有自己的苦恼,比如自己的三个孩子虽然都很喜欢学习剪纸技艺,但他觉得都不够刻苦与专注,他认为学习剪纸必须做到吃苦耐劳才行。

周广先生曾经在山西乔家大院看到南院一间房里挂著40个小镜框,里面是父亲周永明创作的剪纸脸谱。他认为,他的父亲为蔚县剪纸艺术追求了一生,作为大师级人物,其作品不仅是蔚县的,也是中国的,甚至是世界的。他说,他欢迎外地的朋友张贴悬挂父亲的作品,但一定要注明出处是蔚县剪纸;并解释,蔚县剪纸不是对蔚县地域所创作或生产的所有剪纸的统称,而是对中国剪纸艺术之林中一个独特艺术品种的称谓。所谓蔚县剪纸,就是指在原蔚县地域内诞生,采用刀刻手法刻制后,又用品色加以点染而成的一个剪纸品类。周广先生认为,就像北京也能吃到麦当劳,纽约可以吃到北京烤鸭一样,其他地域的人也可以做蔚县剪纸,但不论谁做,也不论在哪里做,都应当叫蔚县剪纸。他说,一些不尊重知识产权的行为让他生气而又烦恼。

“刻”艺人生:访国家级蔚县剪纸传承人周广

周广先生指导作者学习剪纸(资料图 图源网络)

而谈到梦想,周广先生说,他最想在当地建一所剪纸艺术学校,让孩子们系统地去了解剪纸的艺术魅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创新与传承剪纸艺术。他还想建一座周永明剪纸博物馆,把父亲留下的大量作品在馆里很好地保护下去。他苦恼地向我说:“留下的东西太多了,真的没地方保存。”

相关资料:

中国剪纸风格各异,作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河北蔚县是最具特色的剪纸艺术传承地之一,其剪纸刀工精细、色彩浓郁,是一种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2006年5月,蔚县剪纸以剪纸项首位的排名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蔚县剪纸作为一种我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在一代又一代剪纸艺人手中刻刀的翻飞舞动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独特流派。它和我国其他民间剪纸大多用剪刀剪制的方法不同,是全国唯一一种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三分刻七分染,明度大,纯度高”。传统的蔚县剪纸多以戏曲人物、翎毛花卉、鱼兽草虫及吉祥图案作为主要表现题材,以精细的刻工、鲜明的色彩、饱满完整的构图、夸张生动的造型闻名于世。特别是戏剧脸谱剪纸,长长细细的胡须,令人叹为观止。蔚县剪纸经历近200年的发展与创新,逐步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工艺流程,即画样与拨样、纸坯制作、刻制、染色、分拣与包装5个阶段,直到将刻好、染好的纸样轻轻揉动、揭开,一张张鲜活灵动的剪纸才算完成。蔚县剪纸是一种从窗户上发展起来的艺术。在河北、山西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里,有著过年贴窗花的习俗。这种源远流长的民俗习惯,是蔚县剪纸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作者简介:

“刻”艺人生:访国家级蔚县剪纸传承人周广

张京羽(资料图 图源网络)

张京羽,1997年8月10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在北京中关村二小读完小学,在清华附中度过了愉快的初中生活,目前是北京人大附中1B班高三学生。善良温和,热爱美术、写作和生物,梦想拥有一个强大的动画制作工作室,能生产出令人惊叹喜爱的动画大片。

(腾讯道学网络独家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