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玄门讲经 >

道教传承爱国主义 治身安国行忠孝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5-30   浏览次数:

早在产生之初,道教就提出了“助国”、“保国”、“佐国扶命”等主张。爱国主义是道

早在产生之初,道教就提出了“助国”、“保国”、“佐国扶命”等主张。爱国主义是道教的一贯精神。道教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又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滋养,所以道教的爱国主义具有文化传承的天然本性。

道教传承爱国主义 治身安国行忠孝

黄帝(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黄帝文化精神

就发端而论,道教主要渊源于先秦道家思想,而先秦道家从一开始就树立了崇尚黄帝的爱国精神。在儒家追溯尧、舜传统的时候,道家则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讲述黄帝故事、表征黄帝精神。黄帝之名在《列子》里出现14次,在《庄子》里出现35次。老庄之后,黄帝之名更为道家学派所津津乐道,无论是《鬻子》还是《亢仓子》,《冠子》还是《淮南子》,黄帝都是一个中心意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至于西汉时期具有道家立场的历史学家司马谈与司马迁都十分崇尚黄帝,《史记》的《五帝本纪》即从黄帝讲起。

黄帝在道教中成为修道成仙的理想典型

先秦到西汉时期,道家尊崇黄帝的思想被道教所继承和发展。在道教经书典籍里,冠以黄帝之名的文献比比皆是。到了唐、宋、元、明时期,黄帝在道教中成为修道成仙的理想典型,赵道一编纂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一开篇就是轩辕黄帝之传,广泛搜罗历史上各种关于黄帝的资料,精心纂辑成篇,通过讲述黄帝圣迹,表达对黄帝的尊崇,谓之:“轩辕屈黄帝之尊,礼七十二师,然后垂衣裳而天下治。当是时也,君明臣良,民淳俗朴。以有天下而不耻下问,是故神人悉愿归之,民到于今称之,此后世所以有黄帝王霸之品者,于此乎可见矣。”

道教宣传黄帝 营造根深蒂固的团结精神

道教尊崇黄帝,不只是为信仰者树立了一种可供效法的修道理想典型,更重要的是其中寄托着大中华的民族意识与祖国观念。黄帝作为人文初祖,千百年来已经成为民族团结和国祚绵延的象征。从这个意义上看,道教崇尚黄帝精神,也就是高举爱民族、爱祖国的伟大旗帜。正因为在近两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道教不断宣传黄帝,营造了根深蒂固的团结精神,所以在祖国危难之时,道教徒能够挺身而出,以护国为己任,献策献力,作出应有贡献。

(二)大道化生学说

道教以大道为核心的信仰体系也必然导致其爱国路向。大道或称常道等,大道之说首见于《道德经》,第三十四章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意思是讲,大道非常广阔,任凭人们自由行进。基于洗练的原则,《道德经》在更多场合则使用“道”这个术语来陈述宇宙演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根据。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段话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内涵,几千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予以了充分解读。

大道流行时 天下竞行忠孝

由《道德经》所创立的大道论,通过《列子》、《庄子》等道家学派的传承和发展,在道教产生以后成为其理论基础与信仰内核。国家与天地都归本于大道。早期道典《老子想尔注》有个说法,叫做道用之时,天下“竞行忠孝”。意思是讲,大道流行的时候,普天之下的人们都能够奉行孝心、尽忠报国。这个说法不仅对祖国倾注了热爱,而且体现了以道用世的理念,字里行间透射出爱国主义的真精神。

道教传承爱国主义 治身安国行忠孝

资料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性命双修理论

与大道演化学说相对应,道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性命双修的系统理论,从中也必然得出爱国主义的结论。性命双修不仅讲究身形修炼,而且要求心性涵养,而心性涵养离不开培育止恶行善的社会伦理道德。在中国,无论哪个时代,效忠国家都是国民伦理道德的起码要求,在道教徒的基本修养范围之内。具体而言,性命双修理论有两项重要内涵规定了爱国主义的旨向。

1.性命双修是以身国互喻为实施前提

为表征性命意涵,也为变化气质、脱胎换骨,道教徒时常把身体与国家相互比喻。例如《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卷下谓:“一人之身,一国之象,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知治国矣。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吝其气,所以全其身。”不仅把身体当作国家的象征,而且进一步阐述了“爱其民”、“安其国”与“全其身”的关系。按照作者的意思,“身”与“国”不可分。从这种角度说,治身乃是为了更好地治国,全身也是为了安国。爱护身体,也就意味着爱护国家。反过来说,爱护国家和治理国家,也能够给生命的健康、完善以及升华境界提供参照系。因此,爱国实际上是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因素蕴含于身国互喻的性命双修理论之中。

2.性命双修要求实施者必须立功德

道家有关功德的论述很多,如《道德经》第二章谓“功成而弗居”,第十七章称“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等,不仅赞成人生在世应该立功,而且主张遵循自然之道,在立功之后不居功。这种思想后来成为道教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理论指导,故而魏晋以来,诸多道教典籍都论及立功德的问题,而宋元之际勃兴的性命双修理论更是将功德作为基本内涵之一。按照道教的说法,形体健康、延年益寿不但需要调养内在的精气神,而且需要外在的功德滋养,而功德最重要的内涵之一是济世救人、报效祖国。所以《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告诫奉道修行者:“当更立功,救度国主民人灾厄疾苦,大功德满,太上锡迎子矣。”基于这种理念,道教把那些尽忠报国的英雄列入仙谱,诸如关公、岳飞等皆是如此,而善于“杀蛇斩蛟”、为世人排忧解难的许逊则被尊为忠孝神仙,至于妈祖、灵济真君等诸神明则获得了“护国”的封号。

道教的爱国主义既有悠久的思想渊源,也有深厚的理论基础。道教崇尚黄帝精神,实际上是树立了爱国的显明标志,而其大道化生学说和性命双修理论则在哲学思想上为爱国主义的教义提供了有力支撑。(文/詹石窗 吉宏忠)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