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丹道修炼 >

养生备于理:茶为万病之药
栏目分类:丹道修炼   发布日期:2017-05-20   浏览次数:

陈藏器“茶为万病之药”说 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 注释

陈藏器“茶为万病之药”说

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

注释

○真:与“假”对称。这里是谓真正懂得茶艺而沏制着好茶汤,也相对于民间饮食“茶俗”中的其他替代品而称。茶:茶叶汤汁。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中提到的“荈诧”就是茶;西汉末年,在扬雄的《方言》中,称茶为“蔎”;在《神农本草经》(约成于汉朝)中,称之为“荼草”;东汉《桐君录》(撰人不详)中谓之“瓜芦木”;南朝宋山谦之的《吴兴记》中称为“荈”;东晋裴渊的《广州记》中称之谓“皋芦”;唐陆羽在《茶经》中,也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植株高达1-6米。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广泛栽培。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使用,有强心、利尿的功效。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子。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用这种嫩芽制作的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茶中的珍品。茶与可可、咖啡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

○利水道:利排尿。明:明亮。用为动词,使眼睛明亮。

译文

人若饮得茶艺沏制好茶,能止渴能消化肠胃积食,

能除痰止嗽治嗜睡习惯,利尿明目于思维有大益。

养生旨要

茶本为一种植物,可食用,解百毒,常品易健康长寿,茶品(茗品)早在汉代已经为世所识,从山野自然繁殖到人工栽培,《华阳国志》记载有人工栽培的茶园。《赵飞燕别传》有一节关于饮茶的记载:汉成帝崩,“后(皇后)寝惊啼甚久,侍者呼问,方觉,乃言曰:‘适吾梦中见帝,帝自云中赐吾坐,帝命进茶。’左右奏帝,后向日侍帝不谨,不合吸此茶。”这就说明,西汉后期,茶品已成为宫廷高级饮料。两晋到隋唐,茶逐渐成为普通饮料。《广陵吾老传》载:“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若,往市留之,市人竞买。”宋代,茶已成为“人家一日不可无”的普遍饮用之品。

养生备于理:茶为万病之药

茶本为一种植物(资料图 图源网络)

茶之药用功效及保健作用,古来即知。“茶”初始为药用,传为神农尝百草而得之,而知之。然真正发扬光大的,也许是在唐代。相传陈藏器任三原县尉时,勤政爱民,仰不愧天。布衣韩氏,家境贫寒,久病不得医,经县衙,咳血晕阙。门丁见状,立即告知。他诊其肺疾,命家人饲备神秘“药茶”,嘱其日饮二次。半载有余,布衣病愈。于是,“陈县令赐药茶解顽疾”之事,流传于市井,一时,八方患者,均慕名而来,他都一一施之。据《三秦志》记载:“病家云集,门庭若市,日有感恩者众,或携子叩首致谢,或响鞭不绝于耳,屋外金匾林立、室内锦旗无数。”唐开元十四年(726),玄宗十八子李瑁怪病,只觉腹饥,倦恶进食,瘦骨嶙峋,终日卧榻,气血全无,药剂万方,未见其效,玄宗盛怒,罢太医数人。陈藏器得知后,赴京叩殿,奉上秘方“药茶”,说:“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玄宗初疑,告陈曰:“若数日内未见其效定诛九族。”未料,晨时饮,午时食,半载余,李瑁即愈。玄宗大喜,赐封嘉奖,无不授予,瑁亦设宴三日,以表陈功。玄宗昭告天下,赐赠“茶疗鼻祖”,一举奠定了他在我国本草茶疗领域的杰出地位,同时,“茶疗”也就随之遍行天下。

现代科学对茶进行分析,确认茶叶中含有五百多种化学物质,主要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儿茶素、黄酮类、茶鞣质、酚类、醇类、醛类、酸类、酯类、芳香油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及氨基酸等;另外还含有钙、磷、铁、氟、碘、锰、钼、铜、镁等多种矿物质,这些成分对人体极为有利,是难得的保健养生品。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饮茶也有误区,一入误区,不仅无益,反而给健康带来隐患,甚至立即引起身体不适,导致疾病发生。所以,养生学家一再提醒大家,有几种茶不能喝,如浓茶、霉变茶、串味茶、焦味茶、隔夜茶、久泡茶、冷茶、烫茶。有些人要慎喝,如高血压病人、准妈妈和患有便秘的人等。有些时候不宜喝,如饭后、酒醉后不可立即大量饮茶,不宜用茶水服药,睡前不宜喝凉茶等等。

附录1:

[唐]陈藏器“茶为万病之药”论

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陈藏器《本草拾遗》)

附录2:

[汉]《神农本草》 “茶解诸毒”说

神农尝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

(《神农本草》)

附录3:

[唐]卢仝“饮茶七碗神效”诗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乘此清风欲归去。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养生备于理:茶为万病之药

饮茶有神效(资料图 图源网络)

附录4:

[明]李时珍“茶得春生之气”说

茶体轻,采摘之时茅蘖初萌,正得春生之气。味虽苦而气则薄,乃阴中之阳,可升可降。

(李时珍《本草纲目》)

附录5:

[清]罗国纲“饮茶必读”诗

姜茶能治痢,糖茶能和胃;

菊花茶明目,烫茶伤五内。

午茶长精神,晚茶难入睡;

饮后茶漱口,洁齿除垢秽。

空腹饮茶心里慌,隔夜剩茶伤脾胃;

过量饮茶人黄瘦,淡茶温饮保年岁。

(罗国纲《罗氏会约医镜》)

附录6:

[清]陈藏器本草处方“十剂”

①宣可去壅(即用宣散、涌越之品,以治疗胸闷呕恶等壅塞之证):生姜、橘皮之属。

②通可去滞(即用通利之品,以治乳汁不通或湿滞脏腑经络等病症):木通、防己之属。

③补可去弱(即用补益之品,以治疗各种虚弱之证):人参、羊肉之属。

④泄可去闭(即用开泄之品,以治腑实便秘、肺实气急等郁闭之证):葶苈、大黄之属。

⑤轻可去实(即用轻蒲之品,以治外感六淫之邪,肌表无汗之证):麻黄、葛根之属。

⑥重可去怯(即用重镇之品,以治心神浮越,惊悸不宁等神怯之证):磁石、铁粉之属。

⑦滑可去着(即用滑利通淋的药物,以治疗湿热凝结的热淋等证):冬葵子、榆白皮之属。

⑧涩可去脱(即用涩敛之品,以治各种精津气血耗散滑脱之证):牡蛎、龙骨之属。

⑨燥可去湿(即用燥湿之品,以治水肿腹胀,小便不利等水湿之证):桑白皮、赤小豆之属。

⑩湿可去枯(即用滋润之品,以治干咳无痰,口干舌燥,或肠燥便秘等津枯之证):白石英、紫石英之属。

(陈藏器《本草拾遗》)

编者注:《本草拾遗》在理论上将处方按功效分为“十剂”。陈藏器创立的这项药物分类方法是按药物的性能分类的,和现代分类方法颇为相似。“十剂”也是我国早期按药物性能功用分类方剂的方法,我国方剂学从《内经》的“七方”,发展到唐代的“十剂”,陈藏器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而为后世方剂学按功能分类奠定了基石。

养生备于理:寿命长短在自己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中华养生通鉴》(宁业高编著)整理发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安徽省大别山文化研究院编印。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