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功夫 > 太极八卦 >

缠丝拳拳法拾遗
栏目分类:太极八卦   发布日期:2017-07-02   浏览次数:

传统武术将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力、功八个方面称为“八法”。其中手

  传统武术将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力、功八个方面称为“八法”。其中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称为外四法,精神、气、力、功称为内四法。缠丝拳古拳谱《缠门打经》表述的“八法”文字精炼,但是,与上述八法有些差异。为了让企学者全面了解缠丝拳拳法,现将采集的前辈拳法经验和高论集锦,撰文拾遗补缺,详述并完善缠丝拳八法内容。

  一、手法

  “用起手如风过,又要脚步不错,乃成手法”。

  人们习惯说学武术是“学拳术”,说明拳术主要是以手法为主。人手上的穴位较多,有六条经脉经过手连接到人体的五脏六腑,因此,练手就是练身。拳谚云:“拳没掌能,掌没指精”。掌指为手臂之梢节,特点是灵活多变,因此,手法在缠丝拳法中使用频率最高。掌法是以掌缘、掌背、掌心、掌指为主而制对方的方法。用掌能劲贯掌指为上乘,欲致敌仰跌出,掌取敌胸部;欲致敌离地向后抛出,掌取敌腹部。用掌要诀:手随腰转,意向涌泉,神主劳宫,凸掌翘指。用指要诀:蜻蜓点水 一触即收。以下重点说掌法,缠丝拳掌法可分类为:

  (一)攻击性掌法:

  1.推:用侧立掌的掌缘或正立掌阴面。如顺缠;

  2.跺:用横立掌的掌缘,如跺掌;

  3.劈:用斜立掌的掌缘。如力劈华山;

  4.扇:用横立掌、竖立掌。如迎面贴扇;

  5.搓:用横仰掌掌心或掌缘。如穿花掌,磨牙手;

  6.兜:用下仰掌。如兜肚掌;

  7.戳:用俯掌的指尖。如标手。

  (二)、防御性掌法:

  1.钩:用倒立掌掌缘。如钩手;

  2.起:用侧立掌。如起手;

  3.巴:用反手横俯掌。如浪排手;

  4.踏:用横仰掌或横俯掌。如踏标手;

  5.榨:用平立掌掌缘。如双榨;

  6.剃:用正立掌的掌缘。如剃手。

  缠丝拳出手要求,“拳从心下发,掌向胸中伸”,攻防要顾人体中线,守中用中。使拳要明螺旋,用掌则暗螺旋,就象打电钻,旋转冲击增大了钻透力。出手要随曲就伸,形曲时力没有方向,便于再次发劲力。发手之后,赶打为上,才能招法连成,用前填步填捶,或者一式连三手,一手比一手更给力。缠丝拳先发制人用纯阳手,先手出击,不招不架,就是一下,一招制敌。纯阴手阴力无迹,没有深厚的内功不成。后发制人用阴阳手,防攻两个节奏合成一个节奏,化打合一,后发先制。阴手为柔,多用于试探和御敌等。例如反踏等。阳手为刚,多用于攻击,例如标手等。缠丝拳的手法多为阴阳交替运用,柔显化解,刚显攻击,例如滚铲等。周泰昌传《缠门打经》手抄本中,总结缠丝拳手法有巴、拿、缠、探、粘、挂六手,此外,还有断手等手法:

  巴:外转腕反手俯掌,反擒对方上肢部位;

  拿:顺手俯掌顺势拿对方的关节部位,即抓筋拿脉。分压拿与采拿两种手法,要领是一准、二实、三牢;

  缠:掌、拳或脚顺着对方来力方向,缠绕化解对方攻势,使来力落空;

  探:搭手轻触对方肢体表面,探测(听)其劲力走向;

  粘:得机得势之时,贴紧对方,如胶似漆,顺势借力跌摔:

  挂:起手或钩挂对方拳脚,防御或化解其进攻。

  断:分为横断、竖断。横断;双手用平立掌,带肩峰;竖断;上用立掌,下用钩缠。

  在实际运用中,以上手法多是配合步法盘旋综合运用。

  二、眼法

  “用眼恰似流星,无论百般器械入门,眼如闪电,乃成眼法”。

  眼睛必须和身、手、步等配合才能完成拳势动作,眼法要求:

  (一)站桩时,除了站桩姿势正确,还要求目光要远眺,眼神要放出去。

  (二)打拳时,除了动作准确无误,还必须眼要注手,以神领形,神形一致。如果眼不注手,则神不注目,是为心意不合,会导致劲力之分散。

  (三)应敌时,双眼注视对方两眉之间的印堂,余光覆罩对方全身及周围情况。眼法要领:观其肩,肩转必然出手,肩跌必然起腿;观其胯,胯转必然移步;观其目,察觉对方的心理,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缠丝拳眼法要达到“眼宜煞”的极致功效,致使对手产生恐惧心理,丧失信心,提升自己的必胜信念。

  拳谚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若遭遇多人围攻时,在眼睛暂时看不到的地方,就要借助耳朵的听觉来弥补,留心在意脚步声、跃窜声、拳掌、器械的声音等,经过训练能听得出来。

  三、身法

  “立身犹如架屋立柱之势,任其前后左右反正偏侧,其势不能动摇,乃成身法”。

  法门以正为先,身法固形五要:虚领顶劲、含胸拨背、沉肩坠肘、圆裆合膝、气沉丹田。如此,上盘轻灵,下盘沉稳,立身中正,方能形成“架屋立柱之势”。转身时先回头、眼领手,盯目标,全身整体同步速转。转身换步时,实腿以脚跟为轴旋转,虚腿以脚尖为轴旋转,转身先行尾闾旋转,腰催四肢行。身法要领:符合“六合”理法。何为六合?六合包括内三合与外三合。这就需要经过先求形似的多年磨炼,动作准确熟练之后,体现出阴阳协调的运动特点,才能渐至神似,意识为先的阶段。最终,达到内外相合,阴阳相合、劲势相合,即将人体的散劲整合之目的,概说为“六合整劲”。

  总之,身要有吞吐浮沉、反正偏侧挤靠等之形,身法是否稳固与好坏,直接影响到手法和步法动作的协调完成。“身法乃艺之门户,进退盘旋,旨由身法。”(清·吴殳《手臂录·附卷上·身手法篇》)。

  四、步法

  “打法之中,先要练拳习步,两足落地犹如猛虎下山之势,乃成步法”。

  缠丝拳定步法则:“脚不宜直,站丁不丁,八不八”即丁八步。

  丁八步的前脚有三个作用,导向、摆扣、转换。前脚尖微朝向裆内关是为了护裆,又暗藏滑脚防对方进我侧门;后脚尖内关是为了方便进退或起腿;

  缠丝拳活步法则:起步不过寸,落步如定钉。

  进退步法走螺旋,变化在脚跟,定步在脚心。两腿重力的分布比例:进步时,前三后七,前脚落地,后脚必跟,前虚后实,脚掌定势后不可飘移,用以支撑腰部发力。退步时,前七后三,后脚跟提起,脚尖擦地后退,前实后虚。步法重点要掌握虚实互换,两脚虚实分明,步法阴阳平衡。若虚实不清,乃技击大忌。练步日久,重心稳定,换步敏捷,方能进退神速。步盘旋则以骨盆为圆,以脊椎为轴,多用螺旋步、玉环步等。“拳打脚不依,始终受人欺。拳打脚不移,始终受人逼。手脚一齐进,打人必得胜”。概而言之,走行步法,随机善变,内扣外摆,双脚扣摆。步法的转换是带动身法与手法的先导。

  据先贤郑三吉留传的“缠丝八步步法图”,八步步法对应在八卦卦位上,内藏玄机。缠丝拳套路“十二时辰”步法就是脚走卦位,缠丝拳名师蔡义耕揭示说,在屋内操练“十二时辰”有镇邪之功效。

  五~六、精神、气

  精神、气即我们习惯说的精、气、神。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维持生命的动力是“气”,而生命的体现就是“神”的活动。

  道家认为人有三宝:精、气、神,是人生命的三大要素。在精、气、神三大要素中,精是本源,下丹田(气海)为藏精之所;气是动力,中丹田(膻中)为藏气之所;神是主宰,上丹田(印堂)为藏神之所。内丹功先练入静功(筑基),后炼“三关”,⑴炼精化炁:为内炼初关(百日关),着重炼气沉丹田之内功,乃强化元精;⑵炼炁化神:为内炼中关(十月关),着重炼内气的全身流注运转,乃强化元气,;⑶炼神还虚:为内炼上关(九年关),着重神意的修练,乃强化元神;炼神还虚不再称“化”而称“还”,即返还先天无极之意。最终炼虚合道,道—即虚无,返本归根,丹经中常以“○”代虚。功成之后,精、气、神合一,人体精满、气足、神旺又称为“三全”,可达到健身固形、去病延年之目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旨在善养精气神成为益寿之基。

  龙门祖师邱处机曾告诫世人,天下只有养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龙门派主张先修性后修命,性命双修,修性即修心,修命乃求术也,不修心者,只是一个武夫。缠丝拳以武养生,静养神,动养形,神形共养,性命双修。静功调意识以养神,动功调呼吸以炼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练拳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全身经脉畅通,滋养人的整个机体,阴阳消长转化始终保持协调,即阴阳平衡,性命双修是延年益寿的法宝。古往今来对精气神修炼有为者多是高寿之人,有文字记载,龙门派名道王常月(公元1520---1680)驾鹤西去时160岁;缠丝拳名家杨为善高寿112岁,于天沛、唐新知等都长寿到93岁。

  道家主张通过精、气、神的修炼达到长生不老的思想影响了传统武术,使其把技击和养生融合。因此,“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修炼内家拳的不二法门。无明师指点丹功修练程序、要领、火侯等,炼丹则法繁难成。道艺重练神,武艺重练气。为此,企学者也可以只修练经胳周天,形成内劲以助击技,大道至简,小有所成。

  七、力(劲)

  习武之人大多数都习惯性说出拳发力,其实,内劲才是内家拳技击的精髓。内劲因为看不见形状,听着觉得有些玄奥。太极大师孙禄堂在《拳意述真》中言明:“拳中之内劲,是将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之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著,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此为拳中之内劲也。”明白了什么是内劲,那么,劲与力又有什么区别呢?有比较才有鉴别:

  (一)力是人体骨骼与肌肉张驰紧放发出的效能,力是人先天具有的。劲则是人体骨骼与筋的开合蓄发产生的能量,劲是人后天练就的;

  (二)运气为发劲。不运气则为发力;

  (三)气行于内,劲的运动方式是螺旋形。力现于外,力的运动方式为直线形;

  (四)用力只打击人的一个点。用劲可将人体打飞出去。

  人的本力是基础,再通过练内劲增大劲力,所以,力与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以下称劲力。

  气走经胳周天是练内家拳增大劲力的必由之路。修练内功先要知道三节、九窍、十六关。人体有三节之分,即梢、中、根节,三三共九节,九节之中又有九窍。臂三节三窍:劳宫穴是梢节窍,曲池穴是中节窍,肩井穴是根节窍;身三节三窍:百会穴为梢节窍,膻中穴为中节窍,海底穴为根节窍;腿三节三窍:涌泉穴是梢节窍,鹤顶穴是中节窍,环跳穴是根节窍。梢节主手法,中节主身法,根节主步法。十六关是指人体的十六个主要部位:两肩、两肘、两腕、两胯、两膝、两踝、两臀、胸、腹。明三节是发劲时的运用,明九窍是掌握按窍用气,敛气入骨的运用,明十六关是掌握内缠外绕、形成混元气。然后,在内外合一,上下相随的基础上,通三节、贯九窍、缠绕十六关,混元内气发放即是内劲。练桩功、拳功与内功都能炼出内劲,方法有静功修炼,如定桩、周天功等,动功修炼,如活桩、套路等。无论静功或动功都必须达到气沉丹田,才能够形成“炼精化气”,能量才会聚集,这是内劲生成的第一步。内气的运行即“炼气化神”,舒筋活胳,畅通力道,乃是修炼内劲的第二步,也是学以致用的关键。人身之气发于命门,当劲贯四梢之时,则内功渐入化境。所以,修练内功,气沉丹田是关键,混元一气是目标。练内要注意内气通达四梢,若内气长期在体内憋着就会对练功者的心脏、血管造成损害。练功时,呼吸的气息频率要轻缓,实用时,气息频率必须加急。

  内劲是日久功长,年龄愈大,功夫愈深,还能养身长寿。反之,若不知道内养,只练外强身,求肌肉力则伤血,不经常练肌肉力,力量又会消退,人过壮年之后盛极而衰,人会短寿。所以,内家拳强调,练劲不练力,劲力打拙力。

  发劲力的要领:以松为本,以紧为用,以意领气,以气运劲,以劲催力;

  发劲力的顺序:起于脚(涌泉)、发于腰(命门)、摧于肩(肩井)、达于手(劳宫);发劲力的表现:轻出重击,慢劲快打。

  缠丝拳注重寸劲、缠丝劲。寸劲:近距离发的短劲,力程短、力度大。例如填捶。缠丝劲:以腰腹旋转为主,肢体螺旋运动发出的整劲,将对方跌倒或抛出。例如踏标手。

  无论是长劲或是寸劲都要有穿透之意,懂劲始为拳学法门之阶。内劲要有意识练、无意识得、下意识发。《拳论》结语:“拳法之妙,在于运劲”。

  八、功

  拳谚云“无功不成拳”。缠丝拳外拳内功,性命双休,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功有多种分类方法,在此,按内功与外功划分。何谓内功?以练精、气、神为主,功成后人整体内壮的功法。比如周天功。何谓外功?多指训练身体局部或表皮的抗打击的能力,达到外壮效果的功法。比如浑元功。拳谚云:“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有心者行、站、坐、卧都可以练不同的功。练功时,外功应从“动”字上练功夫,内功当从“静”字上悟妙旨。拳与功两者关系为:功属柔而拳属刚,刚柔相济;拳属动而功属静,动静相间。内功是拳术家的软实力,有了内劲,普通手法也可成为高妙手法,缠丝拳名家都是内功修炼的集大成者。

  上述“八法”中,外四法侧重练形,内四法侧重练神,内外合一,体现出武者形神兼备的特点。因此,明白缠丝拳“八法”,练好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力、功,方能功夫有成。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